文 | 現代保險雜誌
台灣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自一九九八年上路至今已經二十三年,累計賠款超過二千五百億元,幾乎所有汽車都有投保,機車也有超過九成的投保率,但大多數的人只知道「有車就要保」,卻不一定清楚自己每年繳保費,到底保了什麼?萬一發生事故,又可以獲得哪些保障?
2021年4月發生在花蓮的台鐵太魯閣出軌事故,不但令人餘悸猶存,同時也喚起民眾對「強制車險」的認識:原來強制車險,可以理賠所有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四十九人死亡、二四五人受傷,高達一.四七億元的賠償,強制車險二話不說全埋單!
車主每年繳保費 強制險保什麼?
強制車險是政策性保險,是能夠讓交通事故受害人,迅速獲得基本保障的制度。既然叫強制車險,汽車、機車等,這些被稱為「車」的,都必須投保強制險?
強制車險是政策性保險,是能夠讓交通事故受害人,迅速獲得基本保障的制度。既然叫強制車險,汽車、機車等,這些被稱為「車」的,都必須投保強制險?
簡單來說,只要在監理站領牌的,都算是汽車,行駛在道路上的動力機械、非依軌道行駛的都算汽車,腳踏車、人力車、牛車、馬車等則屬於慢車,就不是強制險要求投保的車種。
至於強制險提供的保障,有三大項,包括傷害醫療給付、失能給付和死亡給付。死亡給付定額兩百萬元,失能給付分十五級,依等級不同,給付五萬~二百萬元,傷害醫療給付最高二十萬元。如果車主未依規定投保強制險,汽車部分,最高可處一萬五千元罰鍰;機車部分,最高可處三千元罰鍰。
太魯閣出軌事故 理賠金額再創新高
二○一七年二月,一輛滿載乘客的「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疑似因車速過快,轉彎時翻落邊坡,造成三十三人死亡、十一人受傷。根據承保該遊覽車強制車險的產險公司統計,除單一車輛事故的駕駛人不在強制險的理賠範圍外,其他受傷乘客與三十二名罹難者家屬的理賠金額,高達六千五百多萬元,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沒想到四年後,太魯閣出軌事故造成四十九人死亡、二四五人受傷,不僅再創交通事故傷亡新高,一.四七億元的賠償也刷新強制險理賠金額的紀錄。
就強制險承保的汽車來看,蝶戀花事故遊覽車的翻覆和太魯閣事故工程車滑落邊坡闖禍,都屬於只有一輛「汽車」的單一車禍事故,在單一車輛涉及的交通事故,該車駕駛人並非強制險所稱的「第三人」,所以駕駛人就無法獲得理賠。若太魯閣號事故發生當時,工程車的駕駛人在車上的話,也和遊覽車司機一樣無法獲得賠償。
而遊覽車上的乘客與太魯閣號火車上包括駕駛在內的所有傷亡者,對肇事汽車而言都屬第三人,因此都可以獲得強制險理賠。
不問車禍狀況和責任 強制車險都會賠?
值得注意的是,太魯閣出軌事故,是一輛工程車滑落到軌道上,導致列車撞上而發生的事故。工程車既不是行駛中,車內也沒有駕駛,而是完全靜止的狀態;這樣算是「汽車交通事故嗎」?
根據《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所謂的汽車交通事故,是指「使用或管理汽車不當,導致乘客或車外第三人傷害或死亡的事故」,沒有針對靜態或動態來區分,不論車輛處於動態還是靜態,都算汽車交通事故。
換句話說,機車騎士撞上一輛停在路邊不動的汽車,導致騎士體傷或身亡,該輛汽車的強制車險一樣會啟動理賠,因為對這輛汽車來說,機車騎士就是『第三人』,符合強制險的保障對象。
強制險的三大保障中,除了死亡給付可以迅速確認之外,醫療給付和失能給付,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認定。
強制車險定義的失能,是指受害人治療一段時間後,已不能期待繼續治療的效果,並經合格醫師診斷為『永久不能復原的狀態』,每位受害人受傷的部位不同,認定失能程度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是截肢,當然是馬上可以認定,但如果不是截肢,通常是最後一次手術後一年才能認定。
至於醫療給付的部分,受害人因為車禍至醫療院所就醫,會先由健保墊付醫藥費,健保再向保險公司申請給付,所以車禍受害人的醫療費用,不是健保給付,而是強制車險給付的。
闖禍工程車年保費四千 強制險理賠一.四億?!
在太魯閣事故中,啟動強制險的肇事工程車,為自用大貨車,強制險保費一年僅約四千一百多元,卻在太魯閣事故中發揮一.四七億元的保障效果,承保該工程車的保險公司,應付得了這麼龐大的理賠金額嗎?
強制車險採共保機制,也就是所有保險公司一起分散風險,相互分擔賠償,雖然太魯閣事故的肇事工程車,是向A產險公司投保,但其實經營強制車險的十五家產險公司,都會共同分擔這筆理賠金額;而這也是保險「自助互助」精神的展現。
強制險提供車禍受害人最基本的保障,因此,不少人會將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健保」,來和強制險相提並論。不過,相較健保調漲保費,強制險則從來沒有調漲過,過去二十三年來,只有增加保障金額,調降保費,可說是相當親民的政策性保險。
根據統計,強制險每年賠款約在一百億元左右,光是四月太魯閣事故賠償金一、四七億元,占比就超過一%,由此推斷,強制險有沒有可能故而調漲費率?
費率審議委員會責成保發中心的精算及研究發展小組,會定期檢視強制險準備金水位,來決定保費是否有調整的必要,二○二○年底準備金還有近一○九.六億元,應該是足夠的,不過,相較二○一一年底,準備金大幅減少近五十%,如果理賠情況沒有改善,未來不排除有調漲的可能。
保費從未調漲的強制險 如何做到永續經營?
儘管如此,強制車險還是保費相對便宜的政策性保險。二十三年來,九度調降費率又四度調高保額的強制險,如何在維護車禍受害人基本保障的前提下,依然能夠長期穩定的經營下去?
對於一個不能拒保又不問被保險人責任都必須快速理賠的保險而言,如何降低道德危險,且兼顧車主間的公平性也很重要。強制險設有肇事加減費制度,就是方法之一,如果有肇事理賠紀錄,保費就會在隔年續保的時候,增加一級,一開始是以第四級計算,如果一年內沒有理賠紀錄,就降一級,以此類推,保費優惠最多可以減三十%,反之則加一級,最高可加費到六十%。
強制車險不是「有保就好」這麼簡單,沒有強制險,汽車交通事故受害人,就無法即時獲得保險保障,每天近萬件的車禍事故超過一千人因車禍受傷,都會成為暴露在馬路上的風險缺口。
了解更多
>> 汽車強制險
>> 機車強制險
>> 強制險費用,3招保費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