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現代保險雜誌
在疫情期間,壓力反應、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的情況會增加,尤其已有精神疾病史的人,可能會加重疾病惡化。防疫不只是防止病毒的傳播,也要防止身心靈受傷。
增加抗壓性
在疫情困難時壓力反應不一定是病態的,適當的壓力將提供警覺,重點在辨識壓力是否適當,例如容易分心、情緒難以放鬆、覺得焦慮或低落等。
此外,冷靜也是增加抗壓性的好方法。確實做好隔離措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外出,接觸物品後用酒精消毒,減少群聚的風險。在資訊安全上,了解訊息的正確性,拒絕接收謠言和傳聞避免壓力鍋效應。
可以使用呼吸訓練、肌肉放鬆訓練、思想中斷法,來減少干擾。也可透過做瑜珈、閱讀、聽音樂,看電影緩和情緒,甚至可嘗試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
加強韌性
創傷經驗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希望感。在不確定和無助感下,就容易改變對日常的態度,產生災難性的想法,而覺得沒有希望。保持正向態度,對未來有好的預期,將有助於重新灌注希望。
減少危害
新冠病毒對人的影響不只在肺部的永久性損傷,也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在急性發作期,除了局部味嗅覺神經的受損,也曾出現頭暈、無力、抽蓄等局部神經症狀,年長者可能出現意識混亂的譫妄表現。這些恐被誤認為精神病症狀,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疫情不只是和疾病的戰鬥,也是「每個人的幸福和抽象觀念之間的拼鬥」,真正的防疫工作,需要從心中的觀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