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現代保險雜誌
你知道每一種職業都代表著某種程度的危險指數嗎? 你知道自己的職業在保險公司的職業風險是幾級嗎? 這會影響口袋荷包嗎? 還是影響人身安全? 本文一次剖析。
職業風險一向是民眾選擇工作的考量之一,在重視危險發生率的保險世界裡,職業風險的不同更能體現,以傷害險來說,除了費率不同,部分特殊行業更可能被拒保!所以投保時,業務員往往會詳細詢問保戶從事的行業及工作內容;在民眾職務調動或是轉職時,也要記得通知保險公司,以免往後理賠打折。
除此之外,容易引發職業病、經常接觸人群、總是穿梭在車流中……職業風險大不同,本文將以三十種職業為例,一次剖析!
職業等級高 保費貴 失能保障更重要!
消防員打火、救災,每次出任務都以命相搏!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造成七名英勇出勤的消防人員不幸殉職、二十多名輕重傷,兩年內隊員們陸續重返工作崗位,其中不少人要與永久性的傷害與疤痕共度一生。
同樣地,以國防安全、社會治安為己任的軍警族,勤務不同風險各異,如警務行政人員職業等級一,迅雷小組、霹靂小組等特勤人員等級六,防爆小組、蛙人、特種部隊則會被拒保,危險程度可見一斑。在民間企業服務的部分職業同樣不好過,光鮮亮麗的空服員在飛機上服務,工作環境超危險!而建築臨時工、工地主任等被公認為高風險、低福利行業,2016年營造業共67.3萬名人員納勞保,申請職災給付共413名,0.06%的職災比例,遠高於製造業0.039%、運輸業的0.028%及其他行業。
高風險職業在投保意外險時,以公司或工會管道投保團險更容易、方便;若是個別投保,必須額外加強其他增額保障,如「重大或特定燒燙傷」、「大眾運輸工具意外事故增額」……,市面上也有專為燒燙傷保障設計的商品,適合加固個別風險。
要注意的是,大眾運輸工具的意外事故給付多半規定以「乘客身分」搭乘,也就是說,空服員「出勤時」是不在保障範圍內的。
能力愈強 責任愈大 專業服務要保障!
許多師字輩的職業用專業為社會付出,如律師為民訴訟、保障權益,醫師妙手回春、救治百病,教師傳道授業、培育未來主人翁。身負重任,卻也可能因為小小的不留意而釀成大禍;而民眾對專業的信任帶來高標準的期待,若無法完美達成任務,往往不是一句道歉就能了事。
少子化社會,老師最害怕小祖宗在學校磕了、碰了,雖然高中以下學校需強制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學生也統一有團保。若意外事故由老師個人疏失造成,仍須負起責任,教師責任險就能保障。
2014年一起植牙糾紛在法院開庭審理,受害人方女指控張姓醫師過度植牙,全牙33顆超過正常數量,導致難以咬合、清潔,讓方女痛苦難當,最後地方法院判決醫師須賠償349萬元。
醫療糾紛雖不常見,一旦發生卻會讓醫師與病患得往返法院、身心俱疲。相關的訴訟、賠償費用也令醫師不安,醫療人員的專業責任險就能在類似糾紛發生時,由保險公司出面協助。
這些提供專業、肩負責任的重擔族,要特別留心服務單位有沒有投保相關責任險!以醫師來說,其實產險公司大多有醫療院所專屬的綜合責任險,將營業處所、人員業務過失的風險一次包羅,保障更全面。法律規定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的場所,也有多項附加條款可以加保,若能架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員工付出心力也更無後顧之憂。
長照、疾病 人人害怕 基本保障不能少!
一般上班族的職業風險並不高,但是生存在亞洲國家,似乎天生就要比較勞碌命!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5年的統計資料,德國、荷蘭、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年工時約在1300~1700小時間,反觀韓國約2100小時、新加坡2300小時,台灣緊追在後,個個都是拼命三郎。
在高工時的環境下,上班族小病百出,店員、櫃姐久站容易靜脈曲張、足底筋膜炎,工程師、社工扛著壓力,經常掉髮、憂慮、作息不規律,人人喊苦。
而台灣物價不斷攀升,退休族、家庭主婦沒有收入,好怕荷包被通膨吸乾,落得將來又貧又病。
與其哀憐,不如靠保險做好打算!具豐富客戶服務經驗的壽險業務員就說,以台灣人保單買得多、平均保額少的投保習慣來看,首要規劃的應該是各類保障型的商品。別以為家庭主婦沒收入,壽險就可以不用買,少了萬能管家,煮飯、洗衣、清潔、帶小孩……樣樣沒著落。
一般人認為經濟最穩定的公務員,有退休金樓地板雖然不至於老後露宿街頭,可是失能、疾病保障卻大大不足,只靠儲蓄不可能支應各項老後風險。業務員更指,軍公教的「鐵飯碗」優勢反而讓這些族群往往要扛起一家生計,甚至可能被迫當保人,一人倒全家倒,壽險、意外險保額一定要拉高!但是部份公務員偏愛儲蓄險,買保單也追求還本,保障型商品不太受重視,保險觀念要扭轉。
勞苦族普遍要加固醫療險、意外險等基本保障,也要建立足夠的保險知識,透過保險幫助理財、生涯規劃。保單聰明架構,就能靠小錢獲得大保障。
職業等級高 保險怎麼買:
服務有糾紛 責任如何轉嫁?
勞苦也功高 保障要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