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現代保險雜誌
汽車保險是產險公司的一級戰場,不但商品種類琳瑯滿目,各公司的費率也不盡相同,車主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建構完整的行車保障?
產險公司車險業務主管表示,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是除了強制車險之外,車主最重要的第二道保障。尤其強制險的身故及全殘保險金提高為200萬元後,車禍賠償金額也跟著墊高。如果沒有加保任意車險,一場車禍就有可能讓肇事車主賠到傾家蕩產。
從法院的車禍判決來看,一條人命的賠償金額幾乎都是從400萬元起跳,如果車禍受害人的社經地位較高,例如律師、醫師、專業經理人、職業運動員等高收入族群,則賠償金額更是高達千萬元之譜。
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分為體傷及財損二部分,前者最高保額通常可買到1,000萬元,後者則為500萬元。如果要提高賠償能力,還可以加保超額責任險,將體傷加財損的保額拉高,最多可再加碼3,000萬元。
發生車禍除了賠償對方的損失之外,往往也會造成自己的愛車受損,以更換一個後照鏡來說,國產車大約要花7,000~8,000元,進口車則要好幾萬元。為愛車投保車體損失險,就不用為了昂貴的修車費用搥心肝。
業者表示,車體損失險主要分為甲、乙、丙式,其中,丙式只保障車與車碰撞、擦撞造成的損失,乙式則另外增加車子與路邊物品碰撞、傾覆、火災、閃電、雷擊、爆炸或被拋擲物及墜落物砸到所造成的毀損。
甲式車損險保障範圍最大,不但包含乙式的承保範圍,因為第三人的非善意行為(如路人刮車)、不明原因車損,以及不在保單除外責任的車體毀損,保險公司都會理賠。
甲式的保障內容包山包海,保費也相對最高。以價格約70萬元、排氣量1,800c.c.的國產車為例,甲式車損險一年保費大約要5萬、6萬元,乙式約3.5萬元,至於免自負額的丙式車損險,一年保費大約9,500元。
業者建議,車主除了考量個人預算之外,也應檢視自己的用車習慣及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車齡、新手駕駛、有無車庫等,再評估何種車損險較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