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現代保險雜誌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期9天8夜,長達340多公里,橫跨中部4縣市,年年吸引上萬信眾跟隨,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多家宮廟取消遶境進香活動,引發各界討論。
有鑒於八仙塵爆造成超過500名遊客死傷意外,交通部觀光局要求遊樂業者舉辦天燈、煙花、火龍表演、熱氣球、及路跑活動,應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保額最低6,400萬元,每人傷亡賠償300萬元。但宗教活動不屬於遊樂業者,又該如何保障?
對於陣頭遶境和炮炸寒單等活動盛事,雖不在觀光局和縣府的規範內,主辦單位仍會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依各級縣府規定一定總保額以上,也會要求宗教活動的表演團體投保團保,保障活動途中的人身安全。
但宗教活動常燃放大量炮竹,活動人數眾多又常人擠人行走,若是參加活動的信眾在途中該如何預防意外危險? 專家建議不論是否參與團體保險,應該額外再加保個人傷害險以及旅行平安險。
許多民眾出國前都記得投保旅平險,在國內趴趴走卻自認有健保、早就買意外險或醫療險,投保旅平險的意願很低。前幾年兒童節前才傳出新竹巨城購物中心的旋轉鞦韆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三歲男童摔出座椅,眼耳縫了八針,現場數名大人為了救孩子也被鞦韆撞傷。類似事故一旦發生,除了向業者求償,若自己有保險也能獲得補償。所以短期國內趴趴走可以參考保險公司推出適用短天期旅遊的方案,不管是出外旅行或參加宗教活動等,在這段時間添加額外保障,才能更玩得更盡興。